一、胃肠道疾病
1. 急性胃肠炎
这一时期的宝宝,摄取的食物品种已经跟成人相差无几,但是,卫生习惯却还没有完全建立。所以,很容易“病从口入”,从而引起急性胃肠炎,出现恶心、呕吐、腹痛、腹泻等症状。
预防措施:
① 引导宝宝建立良好的卫生习惯,进餐、进食前养成洗手的习惯。
② 给宝宝提供的食物一定要新鲜、卫生,宝宝对腐败、变质的食物没有辨别能力,家长最好能在宝宝食用前,先行品尝辨别,保证食品的新鲜、卫生、安全。
③ 改掉宝宝咬手指、吮手指的习惯,教导宝宝不要舔舐、食用不明“食物”。
④ 将家中的物品清洗干净,尤其是宝宝经常接触使用的玩具和物品,要定期清洗、消毒。一旦腹痛、腹泻严重,甚至发热时,要及时带宝宝去医院就诊。
2. 消化不良
宝宝适应成人的饮食品种和烹饪方式需要一个过程,在这段适应过程中,可能会出现消化不良的情况,表现为腹胀、腹痛、不思饮食等。另一方面,有些家庭对食物的管理过于随意,零食任意堆放在宝宝触手可及的地方,而宝宝对自己的进食量缺乏控制能力,过多摄取零食,也会引起消化不良。
预防措施:
① 对于肠胃较弱或者较为敏感的宝宝,在饮食的准备上要“特殊”对待,让宝宝对成人饮食有一段更长的适应时期,让肠胃的准备更加充分一些。比如,将食物加工成更小的块、丁;尽量将食物煮熟,不要给宝宝吃生的蔬菜、肉品;不要给宝宝吃“重口味”的食物,少放辛辣刺激的调味品,油、盐不要放太多;不要给宝宝吃过于油腻的食物,如肥肉等。
② 尽量让宝宝做到定时定餐,不要给宝宝吃过多的零食,零食宜选择水果、坚果、点心等健康食品,并尽量固定食用的时间。
③ 先天肠胃比较弱的宝宝,可以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适当的调理,增强胃肠消化功能。
3. 便秘
便秘是幼儿时期常见的消化道疾病,2~3岁时宝宝出现便秘,大多与饮食品种不均衡有关。这一时期的宝宝,最容易形成挑食的不良习惯。很多宝宝不喜欢吃蔬菜、不会主动喝水,肠道缺乏膳食纤维和水,就容易引起便秘。
预防措施:
① 宝宝不愿意吃蔬菜,很多情况下是因为宝宝的牙齿咀嚼功能尚未完善,富含膳食纤维的蔬菜往往较硬而粗糙,导致吞咽困难。建议在烹煮蔬菜的时候,尽量加工成细小的碎、段,并将蔬菜煮熟。
② 平时适当给宝宝吃一些薯类、豆类等粗杂粮,如红薯、土豆、芋艿、毛豆、扁豆、刀豆等,这类食物加工后易于咀嚼,又富含膳食纤维。
③ 平时要经常提醒,督促宝宝多喝水。
④ 必要时,给宝宝饮用益生菌类乳制品或营养品,改善肠道健康,预防便秘。
二、呼吸道疾病
近些年来,由于环境因素的影响,呼吸道疾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。宝宝的呼吸系统本来就尚未发育成熟,过于敏感,更加容易发生感冒咳嗽、支气管炎、肺炎等呼吸道疾病。
1. 感冒(上呼吸道感染)
感冒多于季节转换时期,宝宝着凉后发生。夏、冬两季,使用空调造成室内外温差过大,也是宝宝感冒高发的诱因。还有些宝宝活泼好动,经常玩得满头大汗,出汗后未及时擦干,就容易着凉。
预防措施:
① 季节转换时期,要根据气温的变化随时增减衣物,避免受凉。
② 使用空调不要使室内外温差过大,并定期通风换气。
③ 这一时期的宝宝探索欲强,活泼好动,精力旺盛,因此,在宝宝活动时要常备干毛巾,出汗后及时将汗液擦干。
2. 支气管炎、肺炎
宝宝的气管、支气管短,感冒咳嗽后容易引起支气管炎和肺炎,因此,宝宝感冒咳嗽要及时治疗,避免进一步发展为支气管炎和肺炎。
另外,有些宝宝体质易过敏,要注意预防感冒,避免接触过敏原,以防鼻炎、咳嗽、哮喘的发生。
三、耳鼻喉科疾病
1. 中耳炎
因为宝宝的耳道比较短,感冒鼻塞、游泳时水进入鼻咽部、洗澡时水进入耳道等,都可能诱发中耳炎。表现为耳闷、耳胀、耳痛、头痛,甚至耳周红肿、发热等,宝宝变得烦躁不安、哭吵不停、不思饮食。
预防措施:
① 预防感冒,一旦感冒要及时治疗,鼻塞流涕者要学会科学的擤鼻涕的方法,不要让鼻涕倒流入耳道。
② 游泳、洗澡时要注意避免水进入鼻咽部和耳道,外耳道入水后要及时用棉签吸干水分,操作时要小心避免伤到宝宝。
2. 鼻炎
近年来,宝宝鼻炎的发病率有上升的趋势,尤其是过敏性鼻炎的发病率高。
预防措施:
① 尽量避免接触可能的过敏原,对冷空气过敏的宝宝,冬天外出时要遮挡口鼻;对尘螨过敏的宝宝,家中不要养宠物、不要摆放毛绒玩具和地毯等,被褥常洗、常晒,保持居室清洁卫生。
② 外出或到人流多的公共场所时,要适当遮挡宝宝的口鼻。
③ 尽量避免感冒。
④ 适当锻炼,增强体质。
3. 扁桃腺炎
有些宝宝体质较弱,经常容易感染各种细菌、病毒,引发扁桃腺炎,出现咽痛、发热等。
预防措施:
① 预防感冒、尿路感染等各系统感染性疾病。
② 注意劳逸结合,适当锻炼,不要让宝宝玩过头而身体疲劳,导致免疫力下降。
四、皮肤病
湿疹、荨麻疹是宝宝常见的皮肤疾病,多与过敏有关,体质敏感的宝宝更容易发生。预防这类皮肤病的主要措施是:避免接触容易引起过敏的物质,如粉尘、室内装修、新家具、新玩具、鱼虾海鲜、蚊虫叮咬等,这些都有可能引起过敏,出现皮疹;保持皮肤的清洁,不要乱用清洁剂和护肤品。
五、眼科疾病
2~3岁的宝宝与外界接触增加,难免会碰到不干净的东西,致病微生物进入眼睛就会引起感染,常见的是结膜炎。
预防措施:
① 养成经常洗手的卫生习惯,尤其是饭前、便后、游戏、接触玩具后一定要洗手。
② 教导宝宝不要用手揉眼睛。
③ 宝宝洗手、洗脸的毛巾等物品要每天清洗,定期消毒。
六、口腔疾病
1. 龋齿
宝宝的乳牙已经基本萌发齐全了,龋齿的问题却开始出现了。
预防措施:
① 注意保持口腔卫生,早晚刷牙,饭后漱口。
② 睡前(刷完牙后)不要吃饼干、糖果等,也不要喝奶。
③ 定期到医院检查牙齿,出现问题时及早处理预防。
2. 磨牙
夜磨牙是宝宝常见的一种症状,常伴有流口水,不一定是疾病引起,但中医认为多为脾胃湿热引起。
预防措施:
① 晚餐不要吃太多,尤其是睡前不要再吃东西。
② 饮食营养要均衡,不要吃太多的肉类而少吃蔬菜、水果。
③ 到医院检查排除寄生虫病的可能,可以找中医师进行调理改善。
七、泌尿系统疾病
女宝宝容易得尿路感染,一方面是尿布使用不当,另一方面是外阴部位清洗不干净。
预防措施:
① 这一时期尽量不要再给宝宝使用尿布,养成定时排尿的习惯,培养宝宝大小便自己开口说。
② 不要怕宝宝尿裤子而给宝宝穿开裆裤,这样容易感染致病微生物。
③ 每天清洗大小便部位,尤其是肥胖的宝宝,要轻轻掰开外阴部位,用清水清洗干净,不要用清洁剂、沐浴用品。
④ 宝宝的内裤要每天换洗,弄脏后随时换洗,并在太阳下晒干。
另外,在传染病高发的时期,还要注意预防手足口病、流行性脑膜炎、流行性感冒的传染病。尽量减少进出人流密集的场所,家中注意通风换气,定期清洁,勤洗手。